J9九游会 九游会J9烹饪是门艺术:《川菜》读后
九游会J9 J9九游会九游会J9 J9九游会九游会J9 J9九游会去年11月,读了扶霞·邓洛普的《鱼翅与花椒》,她写得真好,我一个中国人通过英国人的书才真正了解到川菜的博大精深,以及成都这座城市的变迁史。真有意思。我本来看这本书是为了给小宝讲故事,读完感觉自己也是受益匪浅。
后来又读了《鱼米之乡》,主要是她寻味江南得到的菜谱,不单单是菜谱,里面也有风景和人文。淮扬菜和川菜看起来是在光谱的两端,但事实上,这些不同的菜系之间其实也有一条联结的线,也许那条线就是长江。
最近又看了扶霞写的《川菜》,和《鱼米之乡》类似,也是以菜谱为主,穿插她的经历,和美食相逢的故事,暗线是中国文化。
难以想象,一本写菜谱的书看得我心荡漾。和上次一样,我摘抄了十多个看起来简单易学的菜谱。我甚至以后想学烹饪,准备把它提到和绘画一样的重要程度上来。对我来说,这都是艺术啊,值得学习、练习。
我郑重地跟小宝说了这个事,问他觉得怎样。他一幅事不关己的样子,说“还行”,言下之意是你高兴就好。在晚饭时跟他讲吃书中提到的事,讲川菜变辣的历史——川菜自古就有花椒、姜等香辛料调味,但辣椒19世纪进入四川后,它真正开始火爆起来。小宝停下来纠正我,说他的历史课本上说,16世纪的大航海时代,辣椒、南瓜等作物就同时进入了中国,但他又说,也许这些史料都有不准确的地方。
和扶霞比,我真是孤陋寡闻并且口味狭窄,比如腰花脑花鸡皮鱼皮猪尾巴鸡爪子等等我都是不吃的,但她不仅能吃出其中的妙处,还能做出堪比大厨的菜肴,实在让我五体投地。读她的书读得口舌生津,比真吃到还要过瘾、痛快,这又说明她写得实在是好,翻译也是信达雅兼备。
从她的几本书也能感觉到,只写最简单的事、最平凡的人也是有意义、有意思的。用不同的眼光看待生活,书写自己的故事,没有鱼翅、燕窝和鲍鱼这样高贵的食材,用普通的猪肉、豆腐、花椒和辣椒做出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家常菜,又有什么不好呢。
因为《川菜》的缘故,有天中午,我去公司旁边的小饭馆南记香,吃了一碗杂酱面和一碗醪糟蛋花汤。杂酱面里有肉末,碗里油汪汪的,夹杂着拍成两半的几颗炒花生,不太麻辣,但味道还是不错的,面是所谓的碱水面,细一些,比较入味。蛋花汤里醪糟的味道很淡,淡若无味,聊胜于无。
我真的是太容易被文字蛊惑了。读完这本书,川菜就格外令我神魂颠倒,我吃着不太正宗的川菜,期待着唇齿酥麻的感觉,对成都和重庆的向往又多了一重。另外也觉得,生而为人,真是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