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老夫妻J9九游会 九游会J9是当年南昌路上的“红人”1600张账单见证了他们的爱情|睡前分享
城市文化专家、作家马尚龙曾经在《上海女人》这本书里写到这个真实的故事:每天晚霞初升,染红了树梢,老夫妻从弄堂里走出来,如初恋情人一般手挽手地穿过马路走进“洁而精”,在服务员特意留好的那张桌前坐下,点几道菜,谈谈吃吃,享受着夕阳红的灿烂时光。20多年如一日,天天上演“金色池塘”的剧情……
这家位于南昌路的饭店,是上海滩上著名的“高龄饭店“,以经营扬帮、川菜为特色。
上世纪30年代,毕业于华童公学的上海小伙李九皋因一口流利的英文被华侨广播电台录用,20多岁就成了上海滩小有名气的英文主播。1936年,经朋友牵线,他结识了他的忠实粉丝——大他5岁的陈家“四小姐”陈素任。就像陈素任最喜欢点播的英格兰民歌一样,他们的《玫瑰人生》开始了。两人一见倾心,互定终身。陈素任新潮独立,报名参加中国飞行社办的飞行员培训班。
“李主播”不管刮风下雨都起早摸黑地陪着“四小姐”去龙华机场学开飞机。当年,被称为“中国摄影第一人”的郎静山还特意到现场为“四小姐”拍下了飒飒英姿,照片名字就叫《陈素任女飞行员》,后来据说还上了画报(有《良友》画报一说,也有《时代》画报一说)。
大放光彩后,“四小姐”没有加入中国空军,闪电般喜提第二证——1937年1月,两人在衡山路国际礼拜堂幸福走上红毯。
婚后的“四小姐”不喜欢在家里烧饭,他们通常就下馆子过小日子。两个人都喜欢新鲜的口味,尤其喜欢当时还位于妇女用品商店后兴安路上的洁而精川菜馆。
新中国成立后,李九皋被分配到北京外贸学院当英语老师,夫妻分居长达20年之久。1988年,两人重聚上海,心中感慨万分,他们不约而同惦念起洁而精,碰面后第一件事就是到洁而精(当时已搬到南昌路雁荡路交叉口)品味当年的浪漫晚餐。这一吃,就是数十年,每晚雷打不动,相约浪漫转角。
每天傍晚五点,“四小姐”和她的“李主播”先生就相互搀扶着,从上海别墅的家里踱出来,穿过光影层叠的南昌路,到斜对面街角的洁而精川菜馆去吃饭。
当年老两口居住的“上海别墅”在科学会堂的正对面。这一1916年建造的民宅群落,J9九游会 九游会J9几乎每一个门牌号都可以挂一块铭牌。比如,100弄2号,是陈独秀旧居及《新青年》上海小组旧址。
那是闭着眼睛都可以熟知的一条路线,走进洁而精大门,左边第二根圆柱子下面的桌子,一份晚报,两碟小菜、三刻小憩、四季人生。老太太爱吃鱼,尤其是茄汁鱼片,她怕胖不吃壮肉;虾上来,老先生吃虾头,老太吃虾身;红枣莲心上来,老太喜吃红枣,老先生喜吃莲心……
当年老夫妻二人是南昌路上的“红人”。1998年的12月23日,他们心血来潮,开始像集邮一样收集起每天的账单,J9九游会 九游会J9上千张收据见证了相伴的每一寸光阴,见证了南昌路的黄昏,见证了路灯下的每一秒深情陪伴。
1600多张账单后被上海档案局收藏。当年,如果老两口临时有安排,还会打电话到餐厅请假。如果假也不请就缺席,洁而精的服务员可是要上门关心的。这样的默契,一直持续到2007年和2011年,老先生和老太太相继而去。
如今的洁而精依然人来人往,左边第二根圆柱子下面的桌子上依然有更年轻的爱情在传唱。香酥鸭、青豆泥、生爆鳝背、水煮牛蛙、文思豆腐羹依然是这里的特色菜。外卖窗口的美味也是街坊邻居的最爱。
酒足饭饱的人们,就从饭店走出去,在蕴藏着深厚人文气质的思南路上走一走,在梧桐树下走走,继续着生活的话题。
南昌路上的小店更多了,潮流设计、生活用品,应有尽有。偶然有人在街上打听这转角的洁而精,为这一段跨越七十载的爱情神话慕名而来。他们点名要在那“左手第二根圆柱下的桌子”上坐一坐,点上三两小菜,与这段“爱情神话”离得近一些,再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