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9九游会 九游会J9深圳人的中秋节只剩下一个习惯
昨天是中秋节,深圳北站客流激增,一些网友说这个时候就别回家添乱了,当时觉得没什么,今早看了央视第一时间的节目,颠覆了我的想法。
南京江陵那种文艺范十足的传统文化小城,采访里小朋友说,我今天穿的汉服,我今天很漂亮,很喜欢这里。
云南大理,碳烤月饼,更是当地人的记忆和祝福,记者采访游客时,都说记忆最深的就是小时候走街串巷的那种记忆。
上海,蟹粉鲜肉月饼受到格外关注,有人一买就是好多盒,店铺也会开放手工区,邀请市民一起体验。
江西新余,中秋当日秋捕开启仙女湖,为了这一天当地人很早前就做准备,一网下来,有10多万条。
我承认,一圈采访下来,我心动了,羡慕了,别的城市为什么节日氛围厚重,而深圳却没有,我也理解北站那些不顾一切要回家看看的人。
商业街吃的是湘菜馆、川菜馆、重庆面馆,兰州拉面馆,一排下来,把食客的祖籍差不多分得清清楚楚,天桥上一群人望着过往车辆,也有人依偎在一起,聊得躁动。
因为我去得比较晚,大概是九点多的样子,一路上看到深圳很多人都举着手机,拍月亮,天桥上的人比例更是占了80%。
这也大概是深圳人中秋,剩下且统一的唯一习惯了吧,“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这首静夜思,是深圳人中秋节统一的样子和埋藏的心思。
刚刚又翻了朋友圈,好友昨天的内容,没有团圆,也没有其它,个个晒得是月亮,最多是备一个月饼。
各地的朋友可以打开手机,看看当地的热搜,会发现总有一两条是关于中秋赏月团圆和当地文化内容有关的,我也是手欠,打开了深圳的热搜榜。
热搜第一,密封月饼包装袋现活体蟑螂,第二,超级月亮,第三,房东为69户租客送月饼,第四,地铁上人手一盒中秋月饼。
中秋的字眼确实多了,但都是相关的资讯新闻,体现温暖团聚的传统和热情没有。
还记得昨天有人晒出小区拜月,大家统一说这一定是潮汕人,讲的认认真真,丝毫不担心错了。
深圳已经四十多了,该有些自己的文化,任何一个城市都应该保留或者共建一个故事,这是一种精神寄托,往常别人说,深圳是文化沙漠,在这里确实无从辩解。
中秋的深圳,要么是拍月亮,要么是去梧桐山拍月亮,想想仅剩的这一个习惯,怎么看都觉得孤单。
当然,深圳多是游民,可毕竟是一个发达的城市,如果能有点自己的文化标志可能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