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游会J9 J9九游会四川人的快乐都是它给的
九游会J9 J9九游会九游会J9 J9九游会九游会J9 J9九游会麻婆豆腐、夫妻肺片、椒麻鸡、水煮鱼……这些光听着就让人忍不住流口水的经典川菜,麻辣鲜香,其味悠长。
听说,在四川人的厨房里,至少会有3瓶和花椒相关的调味品:干花椒、花椒面、花椒油。对于他们来说,平平无奇的食材,只要配上花椒,那都是绝顶下饭的。
也难怪,在英文里,花椒会被叫作“Sichuan Pepper”,直接用产地命名,足见其浓烈的地域风情。
而在四川,又以汉源县出产的花椒最为正宗。这座地处四川西南的小城,如果不是花椒,大概无人会知晓。
据《汉源县志》记载,唐朝元和年间,汉源花椒就被列为皇室贡品,直到清朝光绪27年(公元1903年)免贡。
在中南农学院对全国花椒种植区的采样分析中,汉源花椒中的挥发性芳香油含量(即决定花椒香气的物质)明显高于其他产地,其香味物质和麻味物质的比例堪称完美,历朝历代的皇室怎能不爱?
如今,这座世界知名的花椒之乡,依然凭着干热河谷气候,年均日照数1450小时的独特条件,为人们孕育着色泽丹红,粒大油重,芳香浓郁,醇麻爽口的汉源花椒。
如今在川菜里被奉为全能选手的花椒,在2000多年前,并未走上人们的餐桌。
花椒味麻,但其气味芳香。《楚辞》曾有记载:“椒,香物,所以降神。”可见当时花椒是作为拜神J9九游会 九游会J9的供品使用。
《诗经·陈风·东门之枌》中曾写道:“视尔如荍,贻我握椒。”大概就是说在小伙子的眼里,姑娘貌美如花,而小伙子刚好也是姑娘心里的理想型,便送来一束花椒以表白情愫。
常看古装剧的人可能还发现,宫廷中皇后住的地方会称为“椒房殿”,或者“椒宫”,这里的“椒”就是花椒。其一是因为花椒果实繁盛,寓意多子;其二是作取暖用,“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而芳也”,在泥里加入花椒调和涂于宫墙之上,使其温暖芬芳。
直到东汉时期,人们才开始将花椒作为辛香料来烤肉。北魏的《齐民要术》中也多次提到“椒、姜、橘皮”一起使用,是烹饪鱼、肉的良方。
花椒独特的气味,来自其表面的油囊——花椒表面凹凸不平的小疙瘩。轻轻捏破一个油囊,些许橙色透明的油流出,一股和橘皮有点像浓烈气味瞬间唤醒嗅觉。
微微泛青的鲜椒,丢入石臼,石锤轻砸间,花椒的油囊瞬间爆裂,淡雅的麻香肆意冲进鼻腔,再加入大蒜轻捣,继而盛入碗中,放入切好的辣椒圈,浇上一勺热油,一时间,三种香气流转、融合,让人垂涎三尺。
花椒带来的酥麻体验,和辣椒素刺激神经带来的痛感有些不同。有研究证明,吃花椒就像舌尖受到了50赫兹的机械振动,像“电击产生的麻木”。
难怪有J9九游会 九游会J9人建议,买花椒的时候,要想知道货好不好,直接尝一下,如果可以让舌头瞬间失去知觉,且一时半会儿恢复不了,便是好花椒。
被好奇心驱使的人们,捡起散落的花椒粒,放进嘴里品尝,不到一分钟,就感觉麻得遭不住,连说话都不利索了,只好跑到山沟边,也顾不上水干不干净,用手捧起,把舌头浸入水中,半晌才能回过神来。
但鲜花椒的保鲜期太短,仅有1天,超过这个时间的花椒便会香味骤减,颜色也不复鲜红。
不同于花生油,花椒油不是用花椒榨出来的油,而是炸过花椒的油——以油封存鲜花椒极易挥发的香气。
采摘的鲜花椒在干净的大盆中待命,锅里烧好温度适宜的热油便倒入。在鲜花椒与热油接触的瞬间,其中的水汽被热油逼退,鲜红的颜色也逐渐褪去,换来了更长久的生命力——花椒中的风味物质,被完好地封存在了热油中。
想要更长久地保存花椒的香与麻,那就把鲜花椒烘成干花椒,再研磨成粉,烤肉的时候撒上些许,当舌尖碰触到花椒面时,沉睡的“味蕾”立即被唤醒。
生于花椒产地,汉源人更是将花椒用到了极致。每到花椒丰收,便会烹制传统的坛坛肉——猪肉先抹盐腌制,切成大小均等的肉片同花椒一起下锅炸,再放入密封的坛子中,最后撒上些许花椒粒,浇油封存。
花椒的香味和麻味完全融入肉中,咬上一口不禁咂舌称赞。这样的坛坛肉,是汉源人等了一整年的念想。
有人统计过,四川年产花椒6万多吨,其中8000多万斤都被成都人吃掉了,粗略算下来,成都2000多万人口,每人一年至少吃掉4斤花椒。
会吃的四川人,也不再局限于用花椒做菜。花椒蛋糕、花椒啤酒,花椒冰淇淋……传统的香料,迸发出新潮。
新一代的汉源人,从祖辈手中接住了“花椒之乡”的金字招牌,搭乘着科技与品牌的力量,不断延伸汉源花椒产业链,干花椒、花椒面、花椒油、花椒籽油这些产品,不仅仅是汉源人热爱的调味品,也成为了汉源人致富的好帮手。
如今,汉源县花椒种植面积已达20.4万亩,鲜花椒产量突破2.5万吨,预估综合产值超42亿元。
在汉源大渡河的两岸,许多人家的院墙就是成片的花椒树连接而成。待花椒成熟,便随手摘下几束,放入当日的J9九游会 九游会J9餐食中,开启一天的生活。
两千多年前,花椒,这份被文人墨客称颂的浪漫之物,被皇权贵族膜拜的神圣之品,谁曾想,如今,成为了吃货们孜孜以求的川菜“灵魂”,这份自古就存于中国的独特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