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9九游会 九游会J9【食品安全】谨防食用野生菌、毒性中药材、野菜野果等中毒这些常识要牢记
原标题:【食品安全】谨防食用野生菌、毒性中药材、野菜野果等中毒,这些常识要牢记
食用野生菌及草乌、附子等极易引发中毒事件发生,造成人员伤亡。那么生活中常见的容易引发中毒的野生菌、中药材、野菜野果有哪些,中毒后第一时间如何处理呢?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学习下~
食用野生菌及草乌、附子等极易引发中毒事件发生,造成人员伤亡。为引导公众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消除不良饮食习惯,预防类似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市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办特作 如下提示:
野生菌中毒后病情凶险,没有特效疗法,病死率高。不要随意采食、出售、购买、加工不熟悉
应先放在沸水中煮3至5分钟,捞出用清水漂洗后炒熟煮透再食用。不要凉拌食用野生菌,不要多种野生菌混合加工食用,食用野生菌时不要饮酒。严禁在销售的野生菌中添加农药、保鲜剂等非食用物质。食用野生菌后如出现头昏、恶心、
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应拨打 120 急救电话,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耽误最佳治疗时
间。同时采用简易方法进行催吐,减少有毒物质的吸收。尽量保留中毒菌样品,供医疗救治参考。
脏毒性大,用量过大可导致心肌麻痹而死亡,国务院已将其列入“医疗用毒性药品”进行管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
加工食用。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出售、加工食用以草乌、附片为原料的食品;严禁集体用餐单位加工食用草乌、附片等毒性中药材;严禁聚众或集体食用加有草乌、附片等毒性药物原料自行配制的药酒及其他食品。若误食后出现口、唇、舌发麻,
脸部以及皮肤发痒或者有蚂蚁爬行感,恶心、发慌等中毒症状时,应立即到医院救治。
马桑果为桑科植物,成熟的果子为紫黑色。因外形似桑椹,常被一些在外玩耍的小孩当作桑椹
采食而引起中毒,出现头痛、头昏、胸闷、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甚至引起死亡。一旦发生马桑果中毒,必须立即催吐,并及时拿小苏打(碳酸氢钠)十克溶于 500 克温开水中灌胃,也可用蛋清灌胃,同时立即送医院进行救治。
蓖麻种子、茎、叶中均含有有毒物质,误食 3~10 粒蓖麻子即可发生死亡。症状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发热、昏迷、休克,肝、肾衰竭死亡。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误食蓖麻子后应立即催吐、洗胃及导泻,尽快使体内残留的毒素排出;口服米汤、牛奶,以保护胃粘膜。严重者应拨打 120 急救电话及时送医院抢救。
•进食未煮透的四季豆可因未熟四季豆含有的皂贰和植物血凝素导致中毒,会于 1-5 小时出现恶心、呕吐、胸闷、心慌、四肢麻木、畏寒等症状。
生大豆中含有一种胰蛋白酶抑制剂,误食后 0.5-1 小时后会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和腹泻等。
预防措施:将豆浆彻底煮开后饮用。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煮沸 5 分钟左右。
食用发芽或变绿马铃薯、青西红柿,极易其含有的有毒物质龙葵素中毒而出现头晕、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预防措施:避免食用未成熟的西红柿。马铃薯应低温贮藏,避免阳光照射生芽;不吃生芽过多、黑绿色皮马铃薯;生芽较少的马铃薯应挖去芽的芽眼及周边部分,煮、炖、红烧吃,烹调时加醋,以破坏龙葵碱。
冬天腌制的酸菜咸菜中,随着气温的升高,亚硝酸盐的含量增加,一次性食用过多或食用已变黏的酸菜咸菜,容易引发亚硝酸盐中毒。
各餐饮店、学校、工地食堂、熟食加工等单位要从正规商场、超市购买食盐,并注意包装标识,严禁购买、存放、使用亚硝酸盐,防止错把亚硝酸盐当食盐或碱面用,引起中毒事件的发生。
野生蜂蜜中毒多是由于蜜蜂采集有毒蜜粉源植物,如雷公藤、大茶药、山海棠等。其中毒的症状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头晕、四肢麻木、唇舌发麻、食欲欠佳,重者腹泻有血便,甚至危及生命。
食用野生蜂蜜后,如出现中毒症状,应及早到附近医院就诊,到达医院前尽可能进行催吐和导泄。
病死畜禽体内含有细菌内毒素及肉毒杆菌毒素等有害毒素,食用后会发生中毒。因此一定不要食用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肉,谨防畜禽肉类食物中毒。对病死畜禽要进行深埋无害化处理。
为防农残超标,对能去皮的蔬菜应先去皮后再食用,蔬菜清洗前要先用果蔬洗涤剂浸泡 10-15 分钟,或用自来水浸泡 30-60 分钟,用清水冲洗干净,降低蔬菜表面的农药残留量。
不购买已变质、外观异常或超过保质期食物或食物原材料;加工制作的食物要煮熟煮透,不生食动物性食物;隔夜饭菜须冷藏保存,食用前确保未腐败变质,并彻底加热后食用,慎食生菜凉菜。谨慎食用四季豆、扁豆、发芽马铃薯等高风险食品,不喝生水。
外出就餐时,要选择信誉度高、证照齐全的饭店就餐。加工食品的刀、板和容器要生熟分开,避免相互污染;在使用前刀、板和容器要清洗干净,并定期用蒸煮法消毒;生食的蔬菜和水果在食用前要充分洗净、浸泡,水果最好去皮后食用。